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:阅读理解(10)
房价理性回调,让老百姓能够用合理的价格实现住房梦想,其后自然会去大胆地消费和开支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救市的确要救房地产,但是救房地产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房价下跌.一直跌到让多数老百姓能够承受为止。
这段话表达了希望房价下跌的观点,其理由是( )。
A.目前的房价缺乏理性
B.老百姓期待合理的住房价格
C.房价跌到多数老百姓能够承受的程度,就会拉动住房消费,使房地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,从而提升经济
D.房价虚高使老百姓住房梦想成为泡影
下面一段文字表述的论点是( )。
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,它不仅赋予公民以权利,而且要求公民承担义务。但《教育法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却是同一种行为——接受教育,即使他自愿放弃受教育的权利,仍无“权”拒绝履行受教育这个义务。这里面当然包括中小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依法使适龄儿童、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责任。因为,所谓义务,就是依法必须承担的责任。
A.该段体现了《教育法》中“义务”的含义
B.所谓义务,就是依法必须承担的责任
C.受教育也是义务
D.只有端正了认识,才能摆正各种关系
一个悲观的人,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,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,生命的幸福与困厄,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,而要看我们如何去何从面对这些事。
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( )。
A.世界原来是美好的,我们应该热爱生活
B.用悲观的态度去认识世界,是人类的天性
C.心情的颜色决定着世界的颜色
D.为物所扰,为己所累,是现代人的生存困难
2014年6月9日,央行宣布,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“三农”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,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.5个百分点。两次降准,直接释放出的资金并不算多,金融机构普遍预计约在两三千亿左右。但这个信号不可忽略,因为这意味着,中国决策层正在有针对性地为实体经济“输血”。
“因为这意味着”中的“这”指的是( )。
A.商业银行
B.“三农”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
C.释放出的资金
D.对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
“人类基因组计划”的目的,就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的全部DNA序列,最终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,揭示人类生命的奥秘。一旦完全掌握了人体遗传密码,就意味着人类同时获得了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。由此引发“伦理炸弹”: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?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“品牌婴儿”吗?人还能称之为人吗?人的尊严在哪里?人性又在哪里?
下列对“伦理炸弹”的解释,最准确的一项是( )。
A.指基因设计者按照自己的理想,对人类进行的重新设计
B.指人们以“基因设计”为武器,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攻击
C.指人们以伦理观念为武器,对“基因设计”进行的攻击
D.指“基因设计”在人群中引起的反响
1.答案:
解析:
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。
由“>其后自然会去大胆地消费和开支”和“>救市的确要救房地产”可知,让房价下跌的初级目的是“救房地产”,但终极目的是为了“救市”,其手段是刺激消费,综合来看原因,C项正确。A、B、D三项在表达希望房价下跌的原因时都不够全面,不够彻底。
故正确答案为C。
2.答案:
解析:
由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。
材料首先阐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,接下来指出“接受教育”既是权利也是义务,并对“受教育的义务”作了进一步的说明。由转折关系词“但”可知,整则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,即“受教育”也是一种义务。因此,C项表述符合文意。
A、B项表述片面,只是对材料第三句话的概括,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语意;D项说法在文中缺乏依据,因此排除。故正确答案为C。
3.答案:
解析:
据提问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。
文段构成“举例说明—提出观点”的结构,故文段主旨在后半句,即“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,而要看我们如何去何从而对这些事”,意在告诉我们的是:我们面对问题的心情决定了事情的色彩。C理解正确。
A项“热爱生活”、B项“人类的天性”、D项“现代人的生存困难”在文中没有体现,属于无中生有。故正确答案为C。
4.答案:
解析:
根据就近原则,“这意味着”中“这”应与前文的“这个信号”指代的内容一致。而“这个信号”指代的是“两次降准”,即前文的“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‘三农’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,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.5个百分点”。故本题选择D选项。
5.答案:
解析:
根据提问可知该题为词句理解题。“伦理炸弹”后面的内容为对“伦理炸弹”的解释,“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?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‘品牌婴儿’吗?人还能称之为人吗?人的尊严在哪里?人性又在哪里?”均是人们利用“伦理观念”对“基因设计”所发出的质疑,C项所述符合,即“人们以伦理观念为武器,对“基因设计”进行的攻击”,“攻击”一词与“炸弹”相对应,十分恰当,C项当选。A项仅为“基因设计”的概念解释,并没有体现出“炸弹”,更没有体现“伦理”,排除。B项逻辑错误,攻击的对象应为“基因设计”,而不是“传统伦理观念”,排除。D项表述太过笼统,反响既包括好的也包括坏的,“伦理炸弹”是指群众的质疑,不是“反响”,排除。故正确答案为C。
相关阅读: